威唐工业研究报告:从模具到冲压零部件,打开成长天花板

2023-05-10 11:08:57 admin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孙柏阳,代川)

一、汽车冲压模具与冲压件制造商,合作新能源大客户

(一)立足于汽车冲压模具,逐步向下游及海外拓展业务

1. 公司自成立起积极拓展业务种类及地区范围,业务范围不断丰富 公司于2008年创立于无锡,专注于汽车冲压模具的研发与制造,依托卓越的研发能 力获得海内外客户的青睐。随后,公司以冲压模具技术为基础逐步向下游及海外拓 展业务: (1)下游拓展:2013年,公司开拓冲压生产业务,与加拿大Warren industries Ltd. 合资设立“威唐沃伦汽车冲压技术(无锡)有限公司”,直接配套于汽车一级供应 商。2016年,公司开拓冲压自动化领域,与加拿大Linear Transfer Automation Inc 合资设立“威唐力捷智能技术(无锡)有限公司”,引入先进技术为冲压行业提供智 能解决方案。

2018年,公司冲压业务加速发展,收购合资公司“威唐沃伦汽车冲压 技术(无锡)有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并成立“威唐汽车冲压技术(无锡)有限公 司”,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决策效率,积极把握汽车冲压零部件市场的发展机遇。 2019年,公司布局锂电池箱体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创立车身轻量化技术 中心、引入行业高端人才及核心技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箱体及电池包解决方 案。2020年,公司与美国Means Industries Inc.合资设立“铭仕威唐(无锡)汽车动 力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及模具的开发与生产。 2021年,公司收购苏州德凌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德凌讯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模 组、锂离子电池保护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充电系统、动力管理系统,储能系统等的 研发、制造与销售,与公司新能源产业链业务具有较强协同性。

(2)海外布局:公司积极在海外市场布局销售与服务团队,在美国、德国、加拿大 均设有销售与服务团队。2010年,公司北美客户服务中心于加拿大设立,为海外客 户提供优质的售前与售后服务;2015年,欧洲客户服务中心于德国设立,威唐工业 全球服务网络进一步覆盖欧洲地区;2016年,公司美国客户服务中心设立,至此, 威唐工业海外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家与区域。公司汽车冲压模具业务主要客户群体为北美、欧洲等汽车制造大国的 主机厂与一级供应商为主。

除服务团队外,公司也在加快布局海外工厂的步伐,在美国、德国都已有布局。公 司 2022 年 10 月 公 告 , 拟 通 过 新 设 美 国 特 拉 华 州 全 资 子 公 司 VT Industries DELAWARE INC.(威唐工业特拉华有限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新设成立 VT Industries TEXAS Inc.(威唐工业得克萨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模具工程类业 务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业务,预计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新设子公司已完成了注册登记手续,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后续事项; 未来公司将通过奥斯汀基地更好本土化的服务于公司主要北美客户群体,与拟收购 的德国基地、国内生产基地进行产业整合协同。

图片关键词

2022年11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向 境外子公司VT Automotive GmbH增资850万欧元并通过全资孙公司德国VT HoldingGütersloh GmbH 以 自有 资 金 收 购 Ebmeyer Werkzeugbau GmbH 、Ebmeyer Verwaltungs GmbH及Ebmeyer Vermietungs- und Besitzunternehmen GmbH & Co. KG 100%权益。标的公司最早成立于1971年,主营业务为大型汽车冲压模具的研究 开发、生产制造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大型Class A级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自成立以 来,标的公司积累了一批汽车领域的全球知名客户,客户群体涵盖欧洲主流汽车主 机厂及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为满足下游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公司不断进行产能扩张。2012年,公司芜湖生产 基地投产,模具产品制造年产能进一步提高至300台(套)。2014年,威唐工业无锡 总部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保证了产能翻倍并持续为汽车行业提供 优质整体解决方案。2019年,无锡生产基地二期厂房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型精密冲 压模具年产能进一步扩大至500台(套)。2020年,无锡生产基地三期厂房筹建中, 威唐工业积极构建大型高端汽车装备产业园,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根 据公司2021年年报,2022年,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议案,拟在上海奉贤区青村 镇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冲焊零部件产能项目、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建设新能 源汽车焊接零部件产能项目。目前,公司的生产基地包括芜湖生产基地、无锡生产 基地,精密模具产品年交付数量358套,冲压件产品年交付数量1535.43万件,未来 随奉贤、临港基地及德国、美国奥斯汀基地的落成,公司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 产品包括冲压模具、冲压件及电池箱,下游重点服务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冲压模具、冲压件构成主要收入,电池箱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1年公 司冲压模具及冲压件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6%、38%,构成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 第一大业务:模具制造业务(占比56%)。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的模具制造业,模具是利用金属、非金属等材料经专门设备加工而成的基础工艺装 备,主要用于高效批量生产,是工业产品中大批量生产的零部件和制件,也是制造 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工业之母”。使用模具批量生产制件具有高 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材以及有较高精度和复杂程度等特性。

第二大业务:在模具制造的技术基础上,公司向下游延伸,经营汽车冲焊零件业务 (占比38%)。汽车冲焊零部件,主要是指通过压力机和冲压模具对金属材料施加 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广泛应用于汽 车覆盖件、白车身系统、座椅系统、仪表系统及排气系统等部件,汽车车身的金属件 几乎全部为冲焊零部件。 第二增长曲线:电池箱体业务。公司也利用客户资源优势与开发技术优势,积极布 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业务,扩大在新能源汽车下游的产品线。

图片关键词

上游:主要为钢材、铝材等原材料的供应商以及公司生产所用设备的厂商。钢材是 汽车模具制造和汽车冲压件制造中的重要原材料。钢材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价 格波动较为频繁。目前,除少部分高端钢材需从国外采购,国内的钢材生产基本上 能够满足我国模具行业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供给充足,能够满足一般下 游企业需求,但是受上游铁矿石价格影响及供求变动,其价格波动会对公司所处行 业的成本造成一定影响。

下游: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例逐步提高。公司产品销售主要为直销模式,主要客户为整车制造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公司目前冲压零部件业务收入主要应用于汽车相关的车身结构件,其 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增速较高;汽车模具业务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比例也在逐 步提高;电池箱体业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202年公司冲焊零部件业务下游中, 新能源汽车冲焊零部件占比44.47%,同比增长334.33%,冲焊零部件业务的增长主 要来自下游新能源汽车冲焊零部件的需求快速增长。

(二)合作下游大客户形成壁垒,管理层海外背景丰富

1. 高管海外背景丰富,深度合作下游海外大客户。公司高管具有较为丰富的海外车企背景,有利于公司开展海外业务。公司董事长张 锡亮同时担任公司总经理,曾在加拿大麦格纳集团、美国李尔公司任职;公司董事、 副总经理吉天生及副总经理朱毅佳曾在外资车企集团任职。公司高管具有较为丰富 的北美车企工作背景,有利于公司在海外市场开拓业务。

公司具有较强的海外客户资源,对接北美、欧洲中高端车企。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 和客户资源积累,目前公司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北美、欧洲等全球主要汽车产业较为 发达、集中的地区。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公司与Stellantis、北 美尼桑、麦格纳集团、李尔集团、博泽集团、奇昊集团等国际知名汽车整车制造商与 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用公司研发、设计的模具所制造的冲 压件,最终配套应用于保时捷、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大众、通用、 福特、克莱斯勒、本田等全球知名汽车集团旗下的众多车型。与知名企业建立的合 作关系,能够快速提升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影响力,从而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开拓新的 客户。

公司与下游大客户的合作为公司带来壁垒优势,未来订单预期稳定。公司下游汽车 制造商或零部件供应商通常具备严格的外部采购管理体系,对于产品的交付期及产 品质量要求非常高,进入其采购供应链的厂商将面临较高标准的资格审核。优质客 户的审核为公司带来了较强的壁垒优势:一旦通过供应商体系考核,通常会保持稳 定的合作,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能够为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产品订单。

图片关键词

公司进入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名录,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19年9月,公司子公司威唐冲压收到特斯拉部分零部件开 发项目合同,进入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名录,主要提供白车身结构件。与特斯拉的合 作为公司提供了较大竞争优势,预期公司未来业绩随特斯拉放量而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司在特斯拉全球工厂附近积极进行产能与销售服务团队布局,有利于未来进一步 达成合作。特斯拉六家工厂地理位置分别为美国加州、美国内华达州、美国纽约、美国得州、德国柏林、上海,而公司在美国得州、德国柏林、上海均有生产基地布局, 存在区位优势,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扩大与特斯拉合作业务规模。

2.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经营稳定。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实际控制人为公司董事长。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 董事长及总经理张锡亮。截至2022年6月30日,张锡亮直接持有公司16.45%的股份。 另外,张锡亮通过控制无锡威唐睿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控制公司11.41%的股份, 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27.86%的股份。张锡亮、钱光红和无锡博翱合计持有公司 41.03%股份,且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约定各方所享有的表决权需就相关内容进 行协商并就表决事项达成一致意见,若各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钱光红及无锡博 翱意见均应以张锡亮的意见为准,与张锡亮意见保持一致。

(三)盈利水平改善可期,冲压模具带动冲压件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

1. 公司整体:营收增长迅速,未来可期。2019-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6、7.2亿元,同比-21%、+38%、+30%,2019- 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0.3、0.5亿元,同比-56%、-13%、+53%。自2018年 起,受关税、汇率、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和利润短期下滑。2021年起, 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得到改善,未来随汇率、原材料成本等影响因素逐渐改善, 公司盈利水平改善空间大。净利率逐渐好转,毛利率短期承压,未来有望好转。2018年至今,公司毛利率呈波 动下滑趋势,推测主要来自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18-2020年,净利率随毛 利率下滑;2021年起随期间费用得到控制,净利率得到好转。2021年、2022Q1-Q3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5%、22%,净利率分别为7%、8%。

受钢、铝材价格及运输费用持续走高影响,公司近年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0年起,汽车冲压模具及冲压件的原材料钢、铝材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使公司 经营成本提升,毛利率承压。未来,随钢、铝材价格回落,公司毛利率有望得到较大 改善。海运价格上升同样是影响公司毛利率的重要因素。2020年起,海运费用的快速上升 大幅提升了出口业务的运输成本。2020年起,SCFI及CCFI指数迅速上升, 代表出口航运价格迅速抬升;2022年至今,SCFI及CCFI指数回落,随未来出口运输 成本恢复正常水平,公司营业成本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图片关键词

2. 分产品、下游:模具先行、冲压件跟进,构成国外国内“双循环” 模具先行、冲压件跟进,构成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公司第一大业务为冲压模具业 务、第二大业务为冲压件业务,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2.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 例分别为56%、38%。公司立足于模具制造业务,逐步拓展冲压件制造业务,冲压件 占营业收入比例逐渐由2013年的8%上升至38%。2021年,公司冲压件营收同比 +137%、冲压模具营收同比-3%,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冲压件的高速增长。

公司模具业务下游主要为海外客户,冲压件业务下游主要为国内市场,呈现“双循 环”特征。公司汽车冲压模具业务主要客户群体以北美、欧洲等汽车制造大国的主 机厂与一级供应商为主,形成“外循环”;公司以汽车模具技术为基础开展的汽车冲 焊零部件业务则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形成“内循环”。公司2021年销售 汽车冲焊零部件中,境内地区销售份额为93%、境外地区销售份额仅为7%,冲压件 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境内;而公司2021年总营收中,海外业务占比达54%,由此可见,公司海外收入主要来自模具业务。

冲压模具定制化程度较高、销往国外,毛利率高于下游主要为国内市场的冲压件。 2021年公司冲压模具和冲压件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19%。冲压模具主要为定制 化生产,所以毛利率相对较高。冲压模具客户主要客户为海外客户、冲压件主要面 向国内市场的“双循环”战略也体现在国外业务毛利率较高、大陆地区毛利率较低 上,2021年公司国外和中国大陆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23%。

公司战略:继续积极推动内外“双循环”,聚焦新能源与轻量化。对外,公司模具 业务深耕原主要出口欧美的市场,积极推动全球化布局;对内,积极布局国内主流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及其核心供应商的零部件批量生产,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 池箱体业务的研发及量产业务。 模具先行,冲压件跟进,技术优势、协同效应显著。公司以生产模具起家,主要客 户为海外高端客户,为公司在模具制造业务上积累了较强的技术优势。而模具精度直接决定了冲压件的质量,因此,模具上的技术优势也为公司冲压件业务形成了技 术壁垒。

图片关键词

二、冲压模具:合作海外大客户,成长空间广阔

(一)汽车冲压模具市场广阔,市场规模四百亿

模具是制造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下游需求量大。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 是利用金属、非金属等材料加工而成的基础工艺装备,主要用于高效批量生产,是 工业产品中大批量生产的零部件和制件。根据公司招股书,汽车等制造业中约60%- 80%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加工成型。 冲压模具占模具销售额比例位居第二,需求量较大。按照成型加工工艺分类,模具 主要分为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铸造模具、锻造模具四个大类,公司模具产品类型为 冲压模具。根据祥鑫科技招股说明书,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三五”发展 规划》数据显示,目前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 37%;铸造模具约占9%;其他各类模具共计约9%。

公司所参与的汽车冲压模具市场,国内的空间达420亿。在冲压模具各下游中,汽车 制造业对模具使用量较大。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在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制造业 发达国家,汽车模具行业产值占模具全行业产值的40%以上;在我国,有1/3左右的 模具产品是为汽车制造业服务的。一般生产一款普通的轿车需要1000至1500多套冲 压模具,约占整车生产所需全部模具产值的40%左右。据此,对我国汽车冲压模具 市场规模进行测算,2021年我国汽车冲压模具市场规模达到420亿元。

汽车冲压模具是汽车更新换代、产品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汽车生产制造流 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汽车冲压模具尺寸大、工作型面复杂、技 术标准高,设计和制造时间约占汽车开发周期的2/3。 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加速迭代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汽车冲压模具的市场规模。随着汽车 市场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快速缩短。根据祥鑫科技招股说明书,当前市场全新车型开发周期已缩短至1-3年、旧车改款周期已缩短至4-15个月。新能 源汽车车型的加速迭代将从数量和单价两个方面提升汽车冲压模具的市场规模:

(1)数量提升:非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决定了下游产品的加速迭代会为冲压模具 市场带来更大需求。汽车冲压模具需要严格按照下游零部件厂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 加工,生产经营模式具有“非标准化、定制化”的特征,零部件的设计要求和形状改 变都会要求相应的模具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全新车型的推出需要设计制造新的 模具。因此,汽车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有望为汽车冲压模具带来更大市场需求。 (2)单价提升:通常在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初期,由于销售价格较高、利润空间 较大,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亦可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随着销售周期的延长,通常整 车厂会要求下调零部件采购价格,因此,产品周期的缩短和新款车型的增多有利于 技术实力较强的零部件企业利润水平的维持和提高。

图片关键词

(二)市场份额分散,国产厂商海外市场广阔

按服务对象,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进行分类,汽车模具行业企业大体可分为三个类 别:(1)第一类企业主要是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附属的模具开发企业,如一汽模、 二汽模、比亚迪模具等。该类企业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主要 为其所属集团整车生产进行内部配套服务,一般不参与市场竞争。(2)第二类企业 是独立运营的民营企业,如祥鑫科技、天汽模、成飞集成、威唐工业、东莞中泰、 合力科技等。这类企业是国内模具行业的骨干公司,不但是整车制造商的模具供应 商,也是零配件供应商,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生产规模较大,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拥有 较强的竞争力。(3)第三类企业为行业内规模较小的厂商。该类厂商前期研发、生 产的人员及资源投入有限,生产规模小,该类企业产品以代加工为主,技术含量、毛 利率相对偏低。

我国模具行业内企业数量多、规模偏小,集中度低。目前我国从事模具技术研发,模具、模具标准件及零部件专业生产的企业约3万家, 行业内企业众多。2021年我国汽车模具行业规模约1051亿元,行 业领头企业祥鑫科技2021年营业收入23.71亿元,市占率仅为约2%,行业集中度较 低。 我国模具出口量大,增长迅速。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2021年度中国模具进出口 总额为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进口总额为14.6亿美元,同比下降8%;出 口模具总额为74.8亿美元,大幅度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9%。当前,国内模具以先进 的生产技术装备与人才能力、敬业与工作灵活机动性以及数字模式下的商业经营带 来的快速反应,特别是强大的供应链网络与市场生态环境等优势,形成中国模具的 不可替代性,形成与模具发达国家市场明显互补性,进出口 模具互惠互利态势持续。

国产模具厂商随技术进步,在海外市场具有广阔空间。进入21世纪以来,顺应国内 外模具下游行业需求变化,我国模具行业逐步完成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随着中国 内需的拉动以及中国模具在国际模具采购中具有性价比的优势,国内外市场需求持 续增长,行业稳健发展,预计未来中国模具行业仍会有较大的增长。中国的模具制 造技术水平总体进步很大,部分产品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中国模具在国际采 购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片关键词

(三)专注海外高端市场,单套价值不断提升

公司专注海外市场,毛利率水平较高。公司模具业务以出口为主,客户主要为欧美 地区的整车制造商及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因此,公司模具毛利率高于 行业水平。海内外车企使用模具的价格差异反应到模具制造商上则为毛利率差异。公司单套模具价值有望随范围扩大逐渐提升。公司目前的模具产品主要是用于生产 车身结构件及相关系统结构件的中大型连续模与传递模。随模具产品范围 逐步扩大,2016-2021年,公司单套模具价值从71.4万元/套提升至112.8万元/套。

三、冲压件:增长迅猛,成为国内业务重要突破口

(一)汽车冲压件应用广泛,市场空间三千亿

汽车冲压零部件,主要是指通过压力机和冲压模具对金属材料施加外力进行加工, 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汽车冲压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覆盖件、白车身系统、座 椅系统、仪表系统及排气系统等部件,汽车车身的金属件几乎全部为冲压焊接零部 件。 汽车冲压件产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车的零部件数量大约为3万个,按功 能通常可分为汽车发动机系统零部件、汽车车身系统零部件、底盘系统零部件、电 气电子设备和通用件等几个大类。按照材质分类,可分为金属零部件和非金属零部 件,其中金属零部件占比约为60%-70%,非金属零部件占比约30%-40%。

冲压件行业市场规模约2750亿元。现代汽车制造工艺中有60%~70% 的金属零部件需冲压加工成形,平均每辆车上包含1500余个冲压件。我们用销售收入除以销售数量,测算得到2020年的冲压件单价为9.8元/件,考虑到公 司生产的冲压件偏高端,所以假设单车所需冲压件价值约1万元左右。 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08万台,近年来,我国汽车销量较为稳定,在2500- 3000万辆的区间波动。由此,在假设汽车销售量维持、冲压件单车价值量1万元的情 况下,行业市场规模约在2500-3000亿元,取中位数为2750亿元。

(二)行业集中度低,区域集群效应显著

从市场格局来看,汽车冲压件行业主要分为三类企业:第一类为以华达科技、联明 股份、常青股份等为代表的国内大型民营汽车冲压件生产企业,其已形成一定规模, 具有自主模具设计制造能力和成本竞争力;第二类为国外汽车巨头在国内的合资企 业,其下游需求稳定,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第三类为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冲压件厂商, 其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等较弱,模具开发能力与效益较低。

图片关键词

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较低。汽车冲压件种类繁多,市场空间大,市场相对分散,竞 争较为激烈,集中度较低。根据华达科技关于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国内汽车冲压及焊接件生产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5万家。市场集中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是行业进入门槛不高,技术难度不高,且部分车企培育了较多的供应商,导致行业 内存在大量竞争力较弱的中小厂商。随行业内不断整合,拥有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 将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空间分布上看:集群效应凸显。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整车厂起步发展的,基 本都是围绕整车生产基地,呈现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 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根据华达科技2021年 年度报告,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产业的80%左右。围绕整 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扩规模、调结构、提升附加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 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 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三)模具端积累形成护城河,产能布局充足为放量蓄势

公司多年经营冲压模具业务,与冲压件业务形成强协同效应。冲压件生产的质量直 接由冲压模具的精度决定,而公司成立初期主业为冲压模具,与海外高端客户合作多年,积累了较大的技术优势。公司从冲压模具业务拓展至冲压件业务,模具端的 技术优势也能延伸至冲压件生产制造业务。同时,随公司冲压模具种类逐渐拓展, 公司冲压件生产范围未来也将进一步扩大,不断提升单车价值量、打开更大成长空 间。 公司冲压件业务客户主要为中高端品牌车企,未来收入成长空间大。公司目前的汽 车冲焊零部件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的中高端品牌车型的冲压焊接件为主,主要直接 或间接配套于特斯拉等一线新能源汽车和宝马、奔驰等品牌车型,随下游大客户扩 产,业务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公司产能布局深度匹配特斯拉全球工厂,未来放量可期。为满足下游汽车产业发展 对于冲压件在性能和产量上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为提 升对下游大客户的服务质量,公司将国内新生产基地设立在上海奉贤区与临港新片 区,与同在临港新片区的大客户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距离较近;公司在欧洲与北 美的产能布局同样选在拥有特斯拉工厂的德国与美国得州,有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图片关键词

四、电池箱及储能业务:未来第二增长曲线

(一)高成长赛道,随新能源汽车放量需求高增,全球规模将达千亿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业务的研发及量产业务,该业务有望成为公 司未来第二成长曲线。伴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日趋国际化,节能环保等概念 日益深入人心,在我国铝加工 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汽车“铝化”程度不断提 高,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工业铝挤压材凭借其优异的 性能被广泛用作动力电池的外壳,以保证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和性能稳定。公司提 供产品主要为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上盖、车身结构件等。

电池箱体是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池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汽车电池总体结构可分为动力电池模块、结构系统、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BMS 等,下图为奥迪A3 Sportback-etron混合动力车的PACK结构组成。结构系统,即新 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是电池系统的骨架,可为其它系统起到抗冲击、抗震动及保护 作用。电池托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最初的钢制箱体,发展到目前的铝合金 托盘。

电池箱体业务市场规模随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迅速上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在相关政策导向下,新能源市场会成为汽车细分市 场的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汽车市场主力。2018- 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由3%快速上升至28%,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由 72万辆上升至2054万辆,CAGR=67%。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也带动电池箱体业 务市场规模迅速上升。

基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电池箱单车价值测算中国及全球电池箱业务市场空间: (1)乘用车销量:根据广发证券报告《新能源汽车行业-12月电车销量创新高,23 年全球需求将超预期》(陈子坤),预计2023-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95.0、 2000.9、2557.1万辆。假设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维持在55%,则2023-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22.3、1100.5、1406.4万辆。 (2)电池箱单车价值:根据祥鑫科技公告的投资者交流记录,动力电池箱体的单车 价值量在4000-5000元左右。保守估计,以4000元作为单车价值量进行测算。 测算结果:2023-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市场规模分别为329、440、563亿 元,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市场规模分别为598、800、1023亿元。

图片关键词

(二)传统汽车零件商入局,国产厂商优势明显

电池箱市场是由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所带来的一个全新赛道,目前尚处于发展的早 期阶段,主要企业包括三类:(1)具备生产能力的整车企业,如比亚迪;(2)专 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产品生产,在规模、客户、技术上有深厚积累的企业,主要 包括和胜股份、新铝时代,上述企业已凭借先发优势深度匹配了一批国内新能源汽 车下游核心客户;(3)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该类企业下游客户以传统汽车生产 商为主,主要包括威唐工业、凌云股份、华域汽车、敏实集团、华达科技、祥鑫科技 等上市公司,该类企业凭借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积累的优质客户以及规模、资金、 技术的优势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行业,拥有快速建设电池箱产品产线 的能力。

电池箱体以第三方零部件厂商供应为主。电池箱作为重资产制造业,前期投入高, 车企未来大规模自配经济性较低。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的逐步提升,电 池箱将逐步由第三方零部件厂商供应。 作为安全件,电池箱OEM认证壁垒高,且对材料、型材的焊接工艺及表面清洁度的 要求高,导致目前全球铝电池箱的头部玩家仅5-6家。头部玩家包括西班牙海斯坦普 (Gestamp)、德国本特勒(Benteler)和墨西哥诺玛科(Nemak),国内的凌云股 份、赛科利(华域汽车旗下)和敏实集团,其余的供应商相对弱势。

我国电池箱体厂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未来份额有望持续上升。从目前来看,未来 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景气度将保持较高水平。目 前,全球新增的电池箱体产能中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 也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下游整车厂商和动力电池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 此背景下,伴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空间提升,依托于中国作为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心的产业链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将凭 借在产能规模、产品品质、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沉淀与积累,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三)模具技术+新能源团队打造技术优势,产能布局充足

技术层面,公司通过多年经营积累的模具技术经验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公司多 年设计与生产冲压模具与冲压件,掌握轻质材料和先进连接力学性能表征关键技术, 在汽车新材料、新工艺生产领域有丰富的项目经验。 公司经营层面,公司成立专门子公司运营电池箱业务,并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引 入先进技术团队。公司于2019年成立子公司:无锡威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 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及储能领域客户提供结构安全、热安全和电安全相关的开发设计 及量产制造服务。公司自投资威唐新能源以来,致力于以纯电动为主的上箱体、下 箱体、电源管理、汽车热管理的深入研究。公司与美国Means Industries Inc.合资设 立“铭仕威唐(无锡)汽车动力有限公司”、收购苏州德凌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均 与公司新能源产业链业务形成了较强协同性。

图片关键词

电池箱体对材料、型材的焊接工艺及表面清洁度的要求高。根据和胜股份招股说明 书,目前国内市场上电池外壳基本采用铝板冲压成形或不锈钢矩形管。铝板冲压成 形只能做小规格的外壳,不能生产汽车或储能用大功率电池,而不锈钢外壳密度大、 导热性差(热导系数为17W/mk),直接造成重量的增加和散热困难。

公司采用的铝挤压型材+FSW(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艺为公司电池箱体产品提供了 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主要采用铝挤压型材+FSW焊接工艺,使电池箱体达到更 高强度和压溃性能,从而更好的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碰撞防护要求。铝挤压型 材是当前主流的电池托盘设计方案,具有设计灵活、加工方便、易于修改、高刚性、 抗震动、挤压及冲击等优点。搅拌摩擦焊技术对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形成明显的替 代优势,该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业铝型材的加工工艺瓶颈,通过利用工业铝 型材以直线焊接方式拼接生产,在有一定强度要求、减重需求的产品广泛应用。

客户资源层面,公司与越南主机厂VINFAST合作形成客户资源壁垒。作为安全件, 电池盒OEM认证壁垒高,因此,拥有已经达成合作的客户为公司形成了较强的竞争 优势。根据公司公告的投资者交流记录,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业务目前在手订 单包括VINFAST电池箱体项目及集中式储能用电池箱体总成项目等,其中电池箱体 业务已批量生产。 公司产能布局充足,业务具有较大上升空间。根据公司公告的投资者交流记录,公 司加快推进公司拟投资位于上海奉贤区的新能源汽车核心冲焊零部件产能扩充建设 计划与临港新片区的新能源汽车焊接产能建设计划。上海奉贤、临港厂区完成建设后,将为公司电池箱体业务提供充足产能。

五、盈利预测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冲压模具及冲压件、新能源车电池箱体业务,公司下游为汽车 制造商。公司多年经营冲压模具业务,在冲压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技术与客户资源壁 垒。目前公司各业务市场竞争较激烈,行业格局分散,公司与特斯拉等下游大客户 建立合作,未来各业务市占率有望逐渐提升。 (1)冲压模具业务:汽车冲压模具市场目前较为分散,公司市占率较低,当前特斯 拉等下游大客户扩产节奏加速,公司匹配特斯拉建厂完成、未来进一步合作,因此, 随着特斯拉等大客户新产能放量、市占率提升,公司的市占率也将逐渐提高,我们 预计公司该业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1/6.56/8.9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16.78%/39.09%/36.00%。

图片关键词

(2)冲压件业务:汽车冲压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公司掌握冲压模具生产技术,开 拓下游冲压件业务,2021年冲压件业务增速达137%。公司冲压件业务凭借模具业务 积累的技术优势,未来有望延续高增速、逐步提升市占率,预计公司该业务2022- 2024 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5.13/8.38/13.25 亿 元 , 对 应 增 速 分 别 为 85.82%/63.20%/58.10%。

(3)电池箱体业务:根据祥鑫科技公告的投资者交流记录中“动力电池箱体的单车 单车价值量在4000-5000元左右”,假设单套价值4000元;截至2021年底,公司客 户Vinfast共向市场供应3.57万辆汽车,保守估计公司向其提供电池箱体年销售量1万 套。由此,预计公司2022年电池箱体业务销售收入为0.4亿元。毛利率方面,参考祥 鑫科技2021年动力电池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毛利率为21.97%,而根据祥鑫科 技2021年年报,祥鑫科技该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客户、毛利率应当低于客户来自海外 的威唐工业,因此假设公司这部分毛利率为25%。预计公司该业务2023-2024年营业 收入分别为0.56/0.7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00%/40.00%。

(4)自动化产品及其他业务:预计公司2022-2024年自动化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 0.09/0.10/0.1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0.00%/10.00%/10.00%;预计公司2022-2024 年 其 他 业 务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0.37/0.40/0.44 亿 元 , 对 应 增 速 分 别 为 10.00%/10.00%/10.0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