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原理

2025-03-08 14:11:56 admin

原子核带正电荷并绕其轴旋转。这种旋转产生了磁场,因此每个原子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微小的磁铁。该磁场的大小以称为核磁矩的矢量来表示


通过对要测量的化合物施加强磁场,原子内的原子核被激发。在激发态,它分裂成两个能级。这种现象称为塞曼分裂。


当施加等于两个能级能量差的电磁波时,与特定环境中的原子发生共振。这里的共振是指较低能级的核磁矩被激发到较高能级。通过观察哪些频率的电磁辐射引起共振,可以识别目标原子的环境。


在塞曼分裂中,可以观察到构成各个能级的原子核数量存在差异的原子。另一方面,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为偶数(自旋量子数为 0)的原子,例如 12C 和 16O,由于它们不具有核磁矩,因此无法进行分析。


3. 化学位移

同一个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化学位移,以 ppm 表示为参考物质共振频率的变化。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